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國天氣首頁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國天氣網(wǎng)>重慶 > 旅游氣象 > 民族風俗

民族風情

【字體:   2010-08-27 09:55:19   來源: 中國天氣網(wǎng)重慶站

 

民族風情

重慶直轄市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巴國的核心地帶。重慶地區(qū)大江縱橫,山地連綿,峽高林密,氣溫濕潤炎熱,培育了巴渝人的聰明、智慧、忠義、勇敢的民風。巴渝人杰地靈,項才輩出,在近現(xiàn)代更是帥星閃耀。古代曾有蜀出相,巴出將的說法。但盡管巴人在古代武王伐紂和秦楚爭戰(zhàn)中都有見諸史籍的出色表現(xiàn),但因偏于一隅,有名的帥才在歷史上少見載。三國時有名將嚴顏和甘守;明末有石柱地區(qū)的土家族女將軍秦良玉,她帶兵轉戰(zhàn)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戎馬一生,戰(zhàn)功累累,堪稱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巾幗豪杰。近代隨著巴渝地區(qū)的日益開放,更多的巴渝兒女走出峽谷,成就了一大批有作為的英雄人物,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鄒容是最早的開拓者,一篇《革命軍》震醒了國人。趙世炎、楊公是中共早期的領袖人物。中國人民的杰出領袖鄧小平的故鄉(xiāng)廣安縣屬于古巴渝地域,20年代鄧小平就是由重慶啟程到法國,開始了叱咤風云的一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大元帥中有幾位都出于古巴國所屬的地域,劉伯承、聶榮臻兩位元帥和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故鄉(xiāng)直接屬于今天重慶市的范圍。

  重慶人剛直重義,熱情好客,開放而不排外,善于學習和吸納外來的先進文明。古代曾經(jīng)歷過數(shù)次流民遷移和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重慶較早開埠并與長江龍頭城市上海建立了緊密聯(lián)系;在抗戰(zhàn)時期沿海人民大舉內(nèi)遷,全國精英云集重慶;60年代大三線建設,又匯集了一大批人才;改革開放使重慶又走在西部各城市對外開放的前沿,重慶人大量走出山城到沿海謀求發(fā)展……這一次次的對內(nèi)對外的大開放,促成了巴文化同中國傳統(tǒng)精英文化特別是沿海文化的融合,使重慶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渝民風與世情。
  外來移民為重慶帶來了先進的文化,重慶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氛圍,使外來移民也自然就是有了巴渝人豪爽剽悍,忠誠熱情的陽剛的之氣。重慶這一古老的城市,潤流著古代巴人的血液和傳統(tǒng),并以其獨特的山水地貌,培育了獨具特色的巴渝文化--山的脊,山的梁,大山的膽略和氣魄;江的浪,江的峰,大江的開闊和胸懷。一到重慶,人們就有這種強烈的感受。

  重慶有23個民族,其中最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是人口約150萬的土家族。他們主要聚居在市東南部酉、秀、黔、彭和石柱五個自治縣。這些地區(qū)交通長其閉塞,使土家族保留了相對較多的巴人習俗,直接承襲了黔江地區(qū),參與土家火熱優(yōu)美的擺手舞,欣賞清新喜樂的秀山花燈,憑欄依傍青山秀水的土家吊腳樓,游客會覺得撲面而來的是神秘而激情洋溢的巴渝遺風。

  重慶主城區(qū)都市風情獨步天下。重慶城建在立體的山水之間,別具一格的立體城市景觀和立體交通,會讓外地游客經(jīng)歷生動而又神奇的體驗。這里雖沒有平原城市的壯觀精巧與大都市的繁華熱鬧融為一體的美麗與奇妙。除了古老的石梯坎外,人們會看到,現(xiàn)代化的自動扶梯,電梯和纜車等運客工具,居然被用來連接上下層的街區(qū)與馬路,特別是重慶連接兩條大江的跨江索道車,為中國所獨有,令乘客猶如踏云而行,可以在尺喜刺激中緩緩欣賞重慶山環(huán)水擁的自然美景。重慶古老又現(xiàn)代的城市建筑和特色交通工具,充滿著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歷史厚重與深沉的文化韻味。

  重慶的水土,特別滋潤姑娘的容顏。走在繁華的鬧市,如云的美女會使你目不暇接。重慶靚女艷麗嫵媚,窈窕時髦,大方熱情,使重慶街頭成了展示美女的大舞臺,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梢哉f,古代蘇杭出美女,如今美女在巴渝。特別值得重慶姑娘自豪的是,在1999年舉行的中國六大都市世紀之星選美大賽中,獲重慶前三名的青春少女,以其卓越的才貌又一舉囊括了全國的前三名,成為我國選美史上的美談。

  重慶還有著名的山城棒棒軍。只要在街上叫一聲棒棒,馬上就會有手持竹杠的棒棒為你服務,棒棒軍為重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是重慶的一特大山城都市獨有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

 

編輯: 中國天氣網(wǎng)重慶站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天氣網(wǎng)”。
收藏此頁】 【打印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幫助- 人員招聘- 客服中心- 版權聲明- 網(wǎng)站律師- 網(wǎng)站地圖- 商務合作- 廣告服務- 手機版

    客服郵箱:service@weather.com.cn 廣告服務: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制作維護: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重慶市氣象局
    鄭重聲明:中國天氣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證010385-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1400134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