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會導致海洋生態(tài)系統危機,但這種危機也可能發(fā)生在較冷時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6日報道,一個由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德國科隆大學、德國國家海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基爾海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等單位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對取自北大西洋海底的鉆核沉積物進行了地球化學和微古生物學分析后指出,1.16億年前地球上曾出現的一股“寒流”也引發(fā)過類似危機。相關論文發(fā)表在最近的《自然·地理科學》上。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全球變暖(溫度上升)對過去和現在的生態(tài)系統造成的影響。本研究表明,如果全球溫度變化向另一端擺去,且變化了同樣數量,對海洋生命來說,后果可能同樣嚴重。

研究證明了在白堊紀中期溫室效應期間,全球變冷與海洋生態(tài)系統沖擊之間的聯系;首次確定了溫度變化的幅度和持續(xù)時間,當時全球溫度下降達50℃,導致了全球碳循環(huán)在整個250萬年間的重要轉變。

在構造活動高度頻繁的時期,驅動著盤古大陸(Pangaea)發(fā)生破碎。環(huán)非洲、南美和歐洲的新海洋盆地的開始和擴展,產生了更多空間,這里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生物如海洋藻類發(fā)生反應。死亡的生物隨后被埋在海底沉積物中,在這些新盆地中形成了富含碳元素的頁巖,將以往大氣中的碳固定下來。

這種巨大的碳固定機制的結果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水平下降,減小了溫室效應并降低了全球溫度。

這一全球變冷時期持續(xù)了約200萬年,然后才逐漸結束,隨之印度洋進入了激烈的局部火山活動期,產生了大量火山氣體,已從大氣中消除并鎖定在頁巖中的碳,重新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從地球內部回到大氣中,再次恢復溫室效應,導致了更加溫暖的氣候和“寒流”的結束。

該研究突出了全球氣候與地球內部進程之間在百萬年尺度上的聯系,這些進程可以改變海洋生物的生態(tài)空間,推動進化發(fā)展。

“所有的地球系統進程一直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中運行著,但是當某件事打破了平衡時——比如大規(guī)模且長期的自然現象,或由于人類活動而造成全球溫室氣體在短期內的巨大改變——對整個系統來說,會有多種可能的沖擊效應?!痹撗芯康念I導之一、紐卡斯爾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托馬斯·瓦格納說,“方法是找出并量化最初的驅動和后果,這在氣候研究領域仍然是個挑戰(zhàn)?!?/P>

但研究小組也指出,觀察到地球系統在白堊紀的變化發(fā)生超過幾百萬年,而不是幾十年或幾百年,這還很難和我們迅速變化的現代氣候條件聯系起來。(常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