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Breezy Point社區(qū)。
2012年10月30日,紐約市皇后區(qū)洛克威半島(Rockaway Peninsula)的沿海社區(qū)Breezy Point,一片狼藉。
2013年10月17日,同一個地鐵站。
2012年11月2日,紐約曼哈頓區(qū)一個地鐵站。
2013年10月8日的塞維爾沿海。
2012年10月30日,紐約市塞維爾沿海地區(qū)。
2013年10月16日,紐約市炮臺公園地下通道。
2012年10月30日,紐約市炮臺公園地下通道,滿是積水。
2013年10月9日,同一地點,一切恢復井然。
2012年11月2日,居住在紐約斯塔藤島的居民正在從被洪水圍困的房子搬運家具,晾曬衣服。
2013年10月15日,Breezy Point社區(qū),廢墟已經被清理干凈。
2012年11月4日,大火過后,紐約市皇后區(qū)Breezy Point社區(qū)滿目瘡痍。
2013年10月24日,同一地點。
2012年11月26日,新澤西州灣頭地區(qū),被潮水沖毀的房屋。
2013年10月16日,同一地點,房屋街道已修葺一新。
2012年11月8日,紐約市皇后區(qū)Broad Channel,颶風過后一片狼藉。居民掛出“FEMA,救救我們”的牌子。
2012年10月末,超強颶風“桑迪”橫掃美國東部沿海?!吧5稀睅淼膹婏L、暴雨以及風暴潮造成數百萬居民斷電,大量房屋和基礎設施受損。
“桑迪”來襲時,許多專業(yè)的和業(yè)余的攝影師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大量照片?!吧5稀憋Z風一周年之際,美國天氣頻道邀請了當時赴災區(qū)拍攝的記者Natan Dvir,Natalie Keyssar,Amy Medina和Liz Roll重訪同一地點,記錄災區(qū)的變化。從前后對比圖片中可以看到,一些地區(qū)重建進展順利,已看不出遭受颶風的跡象;一些地區(qū)房屋、基礎設施仍未恢復。
以色列攝影師Natan Dvir在采訪中表示,重返紐約斯塔滕島是一種不安的經歷。
“重新拍攝同一地點的場景讓我想起了一年前的經歷”,Dvir解釋道,“當時,氣氛非常壓抑。米德蘭海灘的許多居民撤離家園,因為他們的房屋受損,已不適合居住?!?/P>
Amy Medina是一名長駐長島的攝影師,仍記得1976年的颶風“貝爾”和1985年的颶風“格洛里亞”來襲時的場景,但仍對“桑迪”造成的破壞感到震驚。
“紀錄下颶風來襲前后一年內的不同場景,想起了許多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們以及這片土地獨具的魅力。那些住在不易受颶風侵襲地區(qū)的居民經常會問那些人為何會喜歡住在沿海地區(qū)。當你看到過長島美麗的海灘和海景后,你就很容易理解了?!?/P>
Liz Roll,一位常駐華盛頓特區(qū)的自由記者,為非營利性組織和政府機構,包括FEMA(美國聯(lián)邦應急管理署)拍攝過大量災難現場的圖片。她向美國天氣頻道表示重返新澤西州的感覺還不錯,看到許多災民重返家園。但是,她認為,災區(qū)徹底恢復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當時我在新澤西州拍攝的時候,受到非常深的震撼。卡特里娜颶風發(fā)生后,我曾在災區(qū)拍攝了三周時間。但是,這次”桑迪“風災我認為比上次更嚴重,受影響的人也更多。”(圖片來源:美國天氣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