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逢雨必傷

大雨來襲,四川省映秀至汶川的通道幾度被毀。這條連通都江堰與汶川的213國道被譽為“生命線”,然而這條“生命線”在地震后的表現(xiàn)卻越來越脆弱,以至于被外界冠以“生病線”的稱謂。

title

7月3日,213國道映秀至汶川段的一處塌方處,工人在搶通一條臨時道路

title

7月3日,連接成都與汶川的“生命線”213國道,因泥石流、山體垮塌再度中斷

每年五、六月雨季汛期來臨時,似乎總是這條“生命線”的夢魘,而它似乎也已經(jīng)習慣了時斷時續(xù)的狀態(tài)。早在20097月,213國道汶川段徹底關(guān)大橋被山上飛下的巨石砸斷;2010530日,汶川縣雁門鄉(xiāng)索橋村一處山體塌方再次造成213國道汶川段阻斷;67日夜,受暴雨影響,岷江河水猛漲,213國道被沖毀路基80多米;813日,再次發(fā)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又一次造成213國道汶川段多處中斷……

“生命線”為何如此脆弱?

西南交通大學胡卸文教授表示,“生命線”逢雨便斷,地震的“后遺癥”是主因。“213國道沿岷江而修,岷江河谷兩岸山體多因地震造成松動,所以每每一下暴雨,就會常發(fā)生岷江壅塞體沖出溝口,把公路沖斷的情況。”

一個反復被提及的話題再度成為熱點:災后重建究竟該選擇原址還是遷移呢?

地質(zhì)專家馬東濤表示,映秀鎮(zhèn)等地三面環(huán)山,震后泥石流會增加,河沙淤積,河床抬高,映秀新城的標高就相對降低,堤防高度又不夠,自然容易遭受洪水和泥石流災害。

映秀鎮(zhèn)鎮(zhèn)長徐紅軍表示,“沒有絕對的安全,只能從候選方案中挑出最佳方案”。徐紅軍強調(diào),唐山也是在原址重建,映秀鎮(zhèn)也屬于相對安全的區(qū)域,當?shù)貙⒂承阒袑W、映秀小學修建在相對空曠的地帶,“這些選址最安全了?!?/SPAN>

汶川縣縣長張通榮表示之所以選擇原址重建,一方面是處于節(jié)省成本的考慮,另外是考慮到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災民剛剛經(jīng)歷了與親人的生離死別,如果整體搬遷離開家園,多數(shù)人心理難以承受。最終,資金成本、人文成本最小的原址重建方案獲得通過。

如何避免、減少泥石流帶來的危害?

馬東濤表示,如今災區(qū)遷址重建已不現(xiàn)實,應該從防御自然災害發(fā)生著手,通過清理河道,建設(shè)堤防、逃生通道等基礎(chǔ)設(shè)施,并儲備足夠的防洪物資,以降低泥石流帶來的損失。

“生命替補線”明年建成通車

由都江堰直達汶川的都汶高速將在明年建成通車,并計劃在明年汛期前形成通行能力,以便在213國道因災斷道的情況下,方便行人和應急搶險救災隊伍和機械通行。都汶高速的走向基本和213國道一致,設(shè)計時速80公里,建成后成都到汶川1個半小時可到達?!暗綍r候,‘生命線’便有了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