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歡迎您的到來!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English Version 繁體中文
天氣預報 北京 上海 廣州 福州 重慶 西安 南寧 深圳
中國天氣網 > 專題 > 24節(jié)氣專題 > 大暑

求醫(yī)不如求己 冬病夏治

【字體:   2011-07-22 14:36:34   來源: 中國天氣網

利用夏季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驅風祛寒,祛除體內痼疾,調整人體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fā)或減輕其癥狀,并為秋冬儲備陽氣,令人體陽氣充足至冬至時則不易被嚴寒所傷,這就是中醫(yī)們常說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結合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是指冬天容易發(fā)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類疾病,比如說,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凍瘡、鼻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肌肉勞損癥,慢性結腸炎、肩周炎,頸椎病等均適宜冬病夏治。夏治,說的是趁疾病的發(fā)作緩解期進行辯證施治,采用內服和外用的方法,預防冬病的復發(fā),或者減輕發(fā)作程度,稱之為夏治。中醫(yī)認為,夏天的陽氣旺盛,通過治療有利于改善體質,增加免疫力,使病情好轉,控制冬病發(fā)作或減輕冬病發(fā)作的程度。

冬病夏治的具體方法有很多種,有內服湯藥、中成藥、內服藥茶、內服藥酒,食療,藥膳療法,敷貼療法,敷臍療法,藥浴療法、膏藥療法,藥熨療法,熱敷療法,濕敷療法,熏蒸療法、推擦療法、艾灸療法,針刺療法,耳壓療法,推拿療法、拔罐療法、刮痧療法、體育療法,每種冬病都有具體的治療方法,專家在這里向市民介紹幾種常見病的冬病夏治方:

哮喘

可采用內服粉劑和敷貼的方法。

白參、蛤蚧各等份,碾成細粉,早晚各服兩克,連服一個夏季,可以補肺益腎、增強免疫力,控制冬季發(fā)作或減輕發(fā)作。而采用白芥子、細辛等四五種藥物,碾成細粉,用姜汁或蜂蜜調和后制成錢幣大小的圓餅,貼于背部、肺俞、定喘等穴位上,頭伏、中伏、末伏各貼一次,連貼三年,有溫陽活血、定喘通絡,控制哮喘發(fā)作等作用。

胃病

冬病夏治用吳茱萸10克,碾成細粉,加食醋調成糊狀,敷于臍部,用砂布或膠布固定,12個小時換藥一次,可以連用一周,具有溫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另外,可以用艾條自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次15分鐘,每日一次,連用兩周。

慢性結腸炎

可以在夏季食療。用苡仁米50克,蓮子15克,山藥20克,紅棗5枚,芡實粉15克,煮成粥或者粳,當點心食用,可以連服一個月,可以健脾、止瀉、增強腸道功能的作用。

據了解,冬病夏治這一方法廣為人知,由于中藥穴位貼敷操作比較簡單,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冬病夏治可以任意進行呢?專家說,要想取得好的療效,冬病夏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首先,貼敷時要辨證取穴,要根據病的種類、病情的輕重確定貼敷的穴位,不能單純地固定幾個穴位一貼了之。其次,藥物要合理配方、由專業(yè)人員炮制、密封保存,以免影響貼敷效果。再次,貼敷時要由專業(yè)醫(yī)師操作,認準穴位貼敷才能有好的療效。最后,貼敷時還要考慮個體差異因素,吸收能力、耐受性不同,貼敷的時間長短也應有所變化。

敷貼有哪些注意事項?專家提醒讀者,敷完藥后最好等到6-10個小時以后再洗澡。敷貼期間應戒發(fā)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專家提醒讀者,皮膚潰破過敏、內火較重容易口腔起潰瘍的人不適宜參加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敷貼時間不宜過長,防止皮膚起水皰皮膚感染。另外,貼敷后不宜去空調房,遇冷后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冬病夏治連續(xù)治療三個療程(即三個夏天)效果會比較顯著。僅僅依靠一個夏天的治療是不夠的。

相關閱讀:大暑8大排毒下火食品

                    夏季運動七注意

                   夏季7大食物幫你降火

編輯:中國天氣網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天氣網”。
收藏此頁】 【打印

每日調查更多

您最關注最需要的氣象服務

我有話說

氣象服務

氣象服務熱線
撥打400-6000-121進行氣象服務咨詢、建議、合作與投訴
天氣預報電話查詢
撥打12121或96121進行天氣預報查詢
手機查詢
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登陸中國天氣WAP版查看各地天氣資訊
關于我們-營銷中心-廣告服務-聯(lián)系我們-人員招聘-網站律師-客服中心-會員注冊-中國天氣通-mobile版-微天氣-使用幫助-網站地圖-版權聲明

客服郵箱:service@weather.com.cn 廣告服務: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制作維護與商務推廣: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鄭重聲明:使用本站天氣信息,請與本站聯(lián)系獲取天氣信息使用授權 授權郵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證010385號 京公網安備11041400134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