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國天氣首頁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氣預報 北京 上海 廣州 武漢 重慶 西安 福州 杭州
全國>廣西 > 廣西首頁 > 生活健身 > 生活天氣

“秋分”后如何養(yǎng)生? 中醫(yī)推薦這兩款藥膳→

【字體:   2024-09-24 18:23:26   來源: 湖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  

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天氣由熱轉涼?!扒锓帧焙笕绾勿B(yǎng)生?中醫(yī)專家為你支招。

中醫(yī)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分后要特別重視保養(yǎng)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yǎng)收”這一原則。

起居:早睡早起,防止寒涼

秋分過后,日常起居應當注意收斂陽氣,養(yǎng)護陰氣?!扒锶?,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從中醫(yī)角度講,“早睡以利養(yǎng)陰,早起以利舒肺”。秋季宜早入睡,使陽氣收斂、陰氣漸生;早晨雞鳴即起,使陽氣舒張、肺氣宣暢。調整合理的起居時間,使人體氣機與自然一致。中醫(yī)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yǎng),認為“眠食者,為養(yǎng)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yǎng)陰培元”之效。

入秋之初,秋分之前,人體陽氣仍充斥于外,可“春捂秋凍”,而秋分之后,草木凋謝,早晚皆涼,此時必須及時添衣加被,以防受寒,不必再拘泥于“秋凍”。

另外,在秋分當令之時,借助陰陽消長的變化,因勢利導實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還能潤燥。

飲食:溫潤辛酸,進補有度

秋分時節(jié)可以參考以下飲食原則:

①養(yǎng)胃吃南瓜:秋分節(jié)氣過后,氣候漸涼,是胃病多發(fā)時節(jié),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是秋季暖胃護胃佳品。

②進補需有度:秋分時節(jié)貼秋膘不可太過,要適量。忌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忌慕名進補,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無益。

③飲食潤且酸:根據(jù)“燥者潤之”的原則,可適當多吃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薺、橄欖、百合、銀耳、蘿卜、豆?jié){等。

另外,根據(jù)秋季“少辛增酸”“酸甘化陰”的飲食原則,還宜進食一些帶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蘋果、芒果、楊桃、柚子、獼猴桃、檸檬、山楂等。

注意,應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蔥姜等辛辣食物,尤忌如麻辣火鍋之類大辛大熱之品。

運動:適當運動,動靜結合

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做到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yǎng)身。

慢跑:慢跑能有效改善心臟功能,保證腦部血液供應,此外還可以刺激機體新陳代謝,增強機體的能量消耗,提高抵抗力,使人精力更充沛。

登高:登高可以增強體質,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xié)調能力、體內多余脂肪的消耗等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臍周按摩:平躺在床上,用手掌順時針按摩臍周100次,有助于提高胃腸道功能。

秋分·藥膳推薦

沙參玉竹麥冬鴿子湯

材料:麥冬15克、枸杞5克、沙參15克、玉竹20克、蜜棗25克、鴿子1只。

做法:將老鴿剖洗凈,去除內臟,老鴿可整只也可斬塊,然后放進開水鍋內焯過,洗去血水備用。蜜棗和枸杞沖洗瀝干待用。玉竹、沙參、麥冬各泡20分鐘后洗凈備用。把所有材料倒入鍋里,加1.6~2升的水。大火煮開后調最小火煮1.5~2個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這款湯有滋陰潤燥、柔嫩皮膚的功效。特別適合養(yǎng)生、養(yǎng)顏。沙參、玉竹、麥冬藥性溫和,男女老少皆宜。

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

材料:雪梨1個、銀耳30g、紅棗5枚、蓮子20g。

制法:雪梨去皮切成塊,銀耳一朵、蓮子若干和紅棗10余粒泡發(fā)洗凈。雪梨、銀耳、紅棗、蓮子和冰糖適量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燉開后轉小火1小時即可。

功效:有潤肺鎮(zhèn)咳、健脾滋陰的功效。

查天氣

關注“廣西天氣”微信公眾號

收藏此頁】 【打印

專家聊天氣 更多

大寒陰冷且多雨霧 廣西大部陰雨中迎新年

大寒陰冷且多雨霧 廣西大部陰雨中迎新年

未來七天,包括春節(jié)期間(1月21-27日),我區(qū)以陰冷天氣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強冷空氣影響,陰冷有小雨,各地氣溫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氣轉好,部分地區(qū)可見陽光,初五、初六有雨霧天氣。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幫助- 人員招聘- 客服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律師- 網站地圖- 商務合作- 廣告服務- 手機版

客服郵箱:service@weather.com.cn 廣告服務: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制作維護: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氣象局
鄭重聲明:中國天氣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證010385-2號 京公網安備11041400134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