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國天氣首頁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氣預報 北京 上海 廣州 武漢 重慶 西安 福州 杭州
中國天氣網(wǎng)>廣西 > 廣西站專題 > 氣象日

改善氣候變化傳播的12種方法

【字體:   2018-03-20 22:53:34   來源: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改善氣候變化傳播的12種方法

關系網(wǎng):不容忽視的基礎傳播渠道

大家都知道這一方法,但是人們總會忽視它。借助以手機為代表的現(xiàn)代通信工具,關系網(wǎng)傳播極為迅速。

氣候變化傳播者需要更好地追蹤新聞周期,抓住媒體的宣傳時機,當問題顯現(xiàn)時及時參與進來,爭取在一小時內(nèi)針對新聞發(fā)聲。如果只是坐等,那么人員更為齊備、財力更為雄厚的化石燃料支持者以及他們雇傭的反對派“水軍”,就會在這時乘虛而入。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城市、公司、非營利組織和學術群體都需要利用身邊的關系網(wǎng)盡快有針對性地發(fā)聲。

集體聲勢:團結帶來影響力

在宣傳方面,形成合力、做出聲勢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這一點關系到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諸多聯(lián)合體和網(wǎng)絡組織。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集體的談判能力。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相關組織聯(lián)合起來,用同一語言為同一事業(yè)精誠合作,力量該有多么巨大。

全世界在面臨恐怖組織威脅時就彰顯了這種精神。而在面對氣候變化這一更具破壞性的全球問題時,我們也要采取相同的行動。通過協(xié)調(diào)溝通,公眾能夠更深刻地了解氣候變化造成的威脅。比如每月采取一次統(tǒng)一行動擴大聲勢,第一個月以可持續(xù)性膳食為主題,第二個月以廢物回收為主題……促使全球聚焦于統(tǒng)一行動,影響力之大可想而知。

重復:傳統(tǒng)但有效

要再三重復、不斷重復。大張旗鼓地宣傳簡潔的口號,似乎看起來有點小兒科,但卻非常有效。氣候變化領域有名目繁多的活動和數(shù)不清的學術名詞,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會感覺應接不暇。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看不懂”的焦慮,表達問題一定要清楚簡潔,并不斷地重復。人們需要反復地聽到宣傳者強調(diào)這些行動,才能有所觸動。

面對面交流:把細節(jié)告知媒體

大眾傳媒、社交媒體固然有效,但人們同樣喜愛豐富的細節(jié)。對于媒體記者來說,他們傾向于在正式宣傳報道之前獲取更多背景信息支撐自己的故事。面對面交流是獲取這種細節(jié)的最好方式。

舉例來說,政府領導人需要和氣候領域的記者面對面交流,回顧城市節(jié)能減排措施的實施情況,坦承哪些策略奏效,哪些措施沒有起作用。有些領導者可能傾向于直到事情大功告成才向公眾發(fā)聲。這會導致許多傳播信息的機會白白喪失。

噱頭: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氣候變化傳播可以從廣告業(yè)中吸取一些經(jīng)驗。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一開始就直奔主題,宣傳我們的想法,而沒有先給公眾設置些懸念,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公眾其實樂于擁有這種體驗,所以就先給他們制造些驚喜吧。我們不必總用沉重具體的事實切入主題,用比較諷刺、辛辣的方式來宣傳我們的氣候主張必不可少,這也是公眾樂于看到的。

模仿:跟緊傳播時尚

最終檢驗氣候變化傳播成功與否的標準是,“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對此有何看法”。比如在社交軟件上,公眾的偏好是指引宣傳是否奏效的試金石。我們經(jīng)常會按照一個固有的模式規(guī)劃宣傳工作,但結果往往不能與公眾產(chǎn)生共鳴。通過模仿公眾交流的方式,將氣候變化宣傳的內(nèi)核放入公眾流行用語體系中,我們的氣候行動會更易懂。

氣候變化傳播方式還有很多。本文總結的這12種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抓住公眾的注意力。如果每一次氣候行動至少采用6種方法,活動效果將會好很多。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現(xiàn)在采取行動。

查天氣

關注“廣西天氣”微信公眾號

收藏此頁】 【打印

相關新聞

    專家聊天氣 更多

    大寒陰冷且多雨霧 廣西大部陰雨中迎新年

    大寒陰冷且多雨霧 廣西大部陰雨中迎新年

    未來七天,包括春節(jié)期間(1月21-27日),我區(qū)以陰冷天氣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強冷空氣影響,陰冷有小雨,各地氣溫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氣轉好,部分地區(qū)可見陽光,初五、初六有雨霧天氣。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幫助- 人員招聘- 客服中心- 版權聲明- 網(wǎng)站律師- 網(wǎng)站地圖- 商務合作- 廣告服務- 手機版

    客服郵箱:service@weather.com.cn 廣告服務: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制作維護: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氣象局
    鄭重聲明:中國天氣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證010385-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1400134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B2-20050053